发布时间:2025-04-05 07:52:53 来源:新闻快递网 作者:烟雨
当年入选元帅的门槛,是需要进入54年的军委。当时的军委一共有12人,除了主席外,其余11人都是有资格当元帅的,这11个人是后来的十大元帅还有邓小平。如果从解放战争的履历看,朱彭分别是解放军正副司令,叶是参谋长,彭贺代表西北部队,林罗代表东北部队,刘邓徐代表晋冀鲁豫部队,聂代表晋察冀部队,陈代表华东部队。到解放战争时,基本每个元帅都是一个方面军的代表人物,用通俗的话说,位置就这么多,也早早就给人预定好了。所以要想竞争元帅资格,到解放战争时已经很难有冒头的机会了,需要再往前推。往前推到抗战时期,朱彭是八路军正副总指挥,叶是参谋长,林聂罗代表115师,贺代表120师,刘邓徐代表129师,陈代表新四军。除了罗荣桓、邓小平在抗战初期的级别差点外(罗在抗战初期只是115师政训处主任,邓的129师政委则是接替的张浩同志),其它人的位置其实也非常稳了。就是罗邓两人也很快发力,一个成了115师代师长兼政治委员,并成功将山东打造成了我党最为重要的根据地,另一个则担任129师政治委员,成了日后刘邓大军的标志性人物。也就是说,有元帅资格的54年军委11人最迟在抗战时期就必须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至少需要他们担任到八路军的师级干部或者新四军的军级领导这个岗位。当然,这个条件也只是基本的要求,不代表担任八路军师级或者新四军军级的干部就一定可以成为元帅。比如115师的代师长陈光同志、120师的副师长肖克同志最后都没有担任元帅,毕竟人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人进步,有人退步,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元帅这种在几亿人中才能出几个的荣誉,实在太难得到了。当然,如果只是从有竞争的资格这个角度看,那从抗战时期的任职看,120师政治委员关应同志,129师的政治委员张浩同志,初期新四军的正副军长叶挺和项英两同志,这4位同志理论上都是有机会竞争元帅的。张浩再次强调一下,有资格竞争,并不代表一定就能成为元帅,只是有竞争的资格而已。众所周知的是,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是事实,而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古人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何况虽说这4位都有资格竞争元帅的人选,但个人感觉也就张浩同志比较有希望,其他三位即使不早逝也很难。这里多说一下叶挺同志,有个传说,说陈帅日后说的叶不牺牲,元帅里有叶。当然,这个只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传说,从最初的版本看,基本就是个谣言,陈帅并没有说过这个事。个人觉得,叶挺同志是很难选入元帅的,因为后面没法给他安排带兵的职务。让他指挥八路军系统显然不现实,让他指挥重建后的新四军系统也很难。何况叶挺同志的指挥能力、根据地开发能力等方面之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机会,贸贸然就把叶挺将军空降去领导华中或中原(以新四军主力为主的战略区),估计也不太现实。叶挺再往前推到红军时期的话,就很难像抗战时期那样作简单类比了。因为元帅里有从连长成长为主力军团长的林彪元帅,也有被降至非主力兵团的罗荣桓元帅(罗帅在红8军团担任政治部主任,8军团的军团长是周昆,政治委员是黄苏,8军团组建几个月就撤销了编制。罗帅很快就去了总政治部担任巡视员)这里个人提名几个:红4军参谋长兼4军主力28团团长的王尔琢同志,当时红4军的军长是朱老总,党代表则是毛主席,林帅在28团1营当营长,罗帅则在31团3营担任党代表。王牺牲后,主力28团先是由朱老总暂兼团长,几个月后才将28团交到林帅手上,自此,21岁的林帅算是真正走到了台前。王尔琢同期的红4军29团团长胡少海、31团团长朱云卿、32团团长袁文才这3位同志。他们和王尔琢同志一起构成了被誉为“当时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红军”的中坚领导力量。这4位中,个人感觉最有希望的还是王尔琢同志,他如果还在的话,林帅的崛起真就需要时间了。多说一句,1928年这一年对林帅而言可谓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1928年初的时候,21岁的林帅还只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2连的连长。和林帅同年,年纪比林略大一点的,后来我军赫赫有名的粟裕将军就在同一部队里担任第5连的党代表,两人此时还是在一个起步线上。然而到了1928年年底,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林帅居然破级成长为了红4军主力28团的团长,同期的粟裕将军依然还是红4军28团3连的党代表,林帅就是靠着这一年的职务两连跳,一下子超过了粟裕将军等一大批同僚。粟裕就在林帅当上主力28团团长几个月后,罗帅搭档的红4军31团3营营长伍中豪同志接过朱云卿同志的班,担任了31团团长。这个时期的团长是什么概念呢?伍中豪同志于29年2月担任31团团长的时候,红4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一共只有4个团。另外3个团长分别是28团团长林彪,30团团长彭德怀以及32团团长王佐(29年1月接替袁文才)。另一个需要重点提及的就是红6军军长黄公略同志,甚至有人提出过如果黄不牺牲的话,林帅想崛起是很难的。这个说法可能是考虑到同期的红4军军长是朱老总,红5军军长则是彭老总,作为红6军军长的黄公略同志如果牺牲得不是那么早,似乎可以压制林帅的崛起。黄公略当然,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个人认为,自林帅担任28团团长之后,就再无人可以压制林帅的崛起了。因为28团是南昌起义的老底子,也是红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所以在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之后,朱老总亲自兼任了一段时间的团长。一旦将这支王牌主力交到林帅手上,无论是黄公略还是伍中豪,都无法压制林帅的上升通道。这也是为什么之前说,最可能压制林帅的人是王尔琢的原因,王尔琢牺牲,林就不会那么快执掌28团。一旦林执掌了28团,作为红军最强王牌的领导,后来的4军军长,1军团军团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伍中豪这一点也可以从后来成立1军团时,黄、林两人的任职可以看到。组建1军团的时候,红6军改编成1军团第3军,原6军军长黄公略同志自然也就担任了3军军长。红4军改编为1军团第4军,原4军长朱老总成了1军团总指挥,此时的4军军长并没有由朱老总兼任而是直接交给了当时才23岁的林帅。此时作为4军军长的林帅已经抹平了之前和黄公略同志的差距。如果再考虑到4军作为红军主力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林帅稍稍还超过了黄公略同志。林彪所以说即使黄公略同志没那么早牺牲,也很难压制当时已经锋芒毕露的林帅的。最初组建的1军团辖3个军,分别是红4军军长林彪,红3军军长黄公略,红12军军长伍中豪。担任过红5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同志,作为一方面军中实力仅次于主力1、3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同志也是有机会去竞争一下后来的元帅,当然,能当上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董振堂其实就抗日时期的格局看,蒋介石就给了八路军就3个师的编制,我们有红一、红二、红四3大方面军。代表红1的朱彭林和代表红2(各1个师的编制)的贺帅的位置非常稳固,剩下一个师的编制只能由代表红4的徐帅去和代表红1的刘帅竞争,最终结果是129师师长刘帅,副师长徐帅。所以就军事长官而言,如果是红1出身的话,那你竞争的对象其实是刘帅。能压过刘帅就有机会出任八路军的师级军事长官,那后面的元帅位置就比较稳了。另外一条路就是走新四军路线,但是需要和坚持南方游击战的陈帅去竞争,难度同样非常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